国人送礼的一些习俗

日期:06-23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1我来说

导读:

   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,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.几千年来,人由于受周公之礼、

  孔孟之道的影响,一向崇尚礼尚往来。《礼记.曲礼上》说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,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这正是人对礼的认识的真实写照。

阅读配图

  礼轻情义重

  礼品的意义在价值而不是价格,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义重”是人的礼品价值观。一般来说,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。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,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,如花束、水果、土特产等。有小孩的,可送玩具、糖果。应邀参加婚礼、除艺术装饰品外,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,新年、圣诞节时,一般可送日历、酒、茶、糖果、烟等。

  送寿桃的故事

  相传孙膑18岁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云蒙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。一去十二年,既没回家,也没给家写封信。有一年的五月初五,孙膑猛然想到:“今天是老母八十岁生日,乌鸦十八日反哺母娘,羊羔吃奶跪乳,禽兽还知恩达礼,我却有十二年没报母亲的养育之恩。”于是向师傅请假回家看望母亲。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说“这桃我是不轻易送人的,你在外学艺未能报孝母恩,我送给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。”孙膑谢别师傅就急上路了。

  这天孙膑的家里,正大摆酒宴为老母亲庆寿。老母亲见全家人劝慰母亲时,孙膑回来了。他从怀里捧出师傅送的桃送难母亲说“今日告假回来,师傅送我一个桃孝敬母亲”。老母亲接过桃吃了一口说“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”。桃还没吃完,母亲的容颜就变了:以前雪白的头发变成了如墨的青丝,昏老的双眼变得明亮了,掉了的牙又长了出来,脸上的皱纹也不见了,走路也不用拐杖了。全家人都非常高兴。

  人们听说孙膑的母亲吃了桃变年轻了,也想让自己的父母长寿健康,便都效仿孙膑,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鲜桃祝寿。但是鲜桃的季节性强,于是人们在没有鲜桃的季节强,用面粉做成寿桃给父母拜寿。

  态度友善 言语得体

  礼仪是指与仪的完全配合。送礼时讲究态度、动作和语言的表达。平和友善、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,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。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文章某个角落的做法,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,甚至会适得其反。

  谦虚是人的传统美德,在我国一般习惯上,送礼时自己谦和而得体的语言会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,无形中增加相互间的友谊。但过分的谦虚最好避免,如“薄礼!薄礼!”“一点小意思!”或“很对不起……”等,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轻视。

  当然,如果在赠送时以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:“这是很贵重的东西!”也不合适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,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,而不是强调礼品的实际价值,否则,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,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。

  选择送礼的时机

  人认为,礼品一般应当场、当面赠送。

  通常情况下,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。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或受愚弄之感,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。

  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家宜在公开场合进行,经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。只有礼轻情重的特殊礼品,表达特殊情感的礼品,才适宜在广众面前赠送赠送。如人特别的纪念品等。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。

  但有时参加婚礼,也可事先送去。祝贺节日、赠送年礼民,也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。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,也可手写贺词,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,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,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。

  送礼要尊重受礼人的习俗

  西方人认为单数的吉利的,有时只送个梨也不三感到菲薄,这一点不同人讲究成双成对。普遍有“好事成双”的说法,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,所送之礼,均好双忌单,但广东人则忌讳“4”这个偶数,因为在广东旖,“4”听起来就像是“死”,是不吉利的。

  再则,白色虽有纯洁无暇之意,但人比较忌讳,因为在,白色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。同样,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,是凶灾之色,哀伤之色。而红色,则是喜庆、祥和、欢庆的象征,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。

  另外,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,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,因为“送钟”与“送终”,“梨”与“离”谐音,是不吉利的。还有,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,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。

  还有,西方人收到礼品,一定要马上打开,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品,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。而人非常含蓄,要直到客人离去才私下查看礼品,否则会引起客人的不快。